中新网昆明12月4日电 (王自明)近日,经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,《亚洲象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》《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》《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》《亚洲象食源地建设技术规程》《亚洲象动态信息预警技术规范》五项亚洲象地方标准正式发布,于2024年2月23日起施行。
为保护好中国境内的亚洲象种群及各族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,建立一套科学、可操作的亚洲象栖息地保护修复、收容救护、康复饲养、野化训练、食源地建设及“人象冲突”预警的技术标准十分必要。
图为生活在云南的亚洲象。云南省林草局供图
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、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、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、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等单位的共同推进下,云南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五个标准编制小组,各编制小组在前期总结研究和保护工作基础上,开展了亚洲象栖息地的保护修复、收容、康复、饲养、野化训练、食物来源及人象冲突预警技术标准研制,并通过广泛征求意见、专家技术审查等环节不断修改完善标准,确保各项标准及时出台。
《亚洲象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》规定了亚洲象栖息地修复的抚育疏伐、计划烧除、种植主食植物、人工硝塘建设、外来入侵植物清理、成效监测与评估等技术要求;《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》规定了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的场所和设施、康复饲养人员、收容、饲喂、医护、环境和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;《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》给出了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的原则、技术路线、程序、档案管理等指导和建议;《亚洲象食源地建设技术规程》规定了亚洲象食源地建设地点选择、食性植物选择、场地清理、苗木准备、种植、硝塘建设、监测、管理等技术要求;《亚洲象动态信息预警技术规范》规定了亚洲象预警工作的信息要素、监测方法、信息发布。
这五项标准的制定,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境内亚洲象保护技术体系,提升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能力,壮大亚洲象种群,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,促进人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亚洲象作为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和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ITES)列为濒危物种(EN)和附录Ⅰ物种。在国内,亚洲象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、普洱和临沧三个州(市),如今云南采取一系列抢救性保护措施后,亚洲象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,亚洲象种群数量也不断增加。(完)
中新网沈阳12月4日电 (李晛)为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,加强面向科技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团结引领,增强服务各类型各层次科技工作者的覆盖面和精准度,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近日举办“沈阳市科技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”专题培训。
“沈阳市科技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”专题培训近日举办。主办方供图
在信息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的时代,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,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,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发展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科技领域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。
本次培训班特邀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丁茂战主任,从经济建设的历史成就、中国经济的宏观大势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、民营企业家应有选择等方面做主题报告。沈阳市科协搭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建言献策、助力发展的平台,甄选了沈阳市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业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及科技服务从业人员70余人参加,充分发挥他们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。
沈阳市科协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,拥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优秀的人才队伍。沈阳市科协始终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,积极搭建平台、提供机会,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这里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价值。未来工作中,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将是科协的一项新职责,科协组织将着力搭建建言平台,努力畅通交流渠道,全力做实服务举措,努力为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。
据介绍,此次培训将促进参培学员充分发挥专业出众、思想活跃、善于创新等优势,主动融入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继续为沈阳建设现代化强市作出积极贡献。
本次培训由辽宁中科技术转移中心、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院、沈阳理工大学科技园、沈阳高新区科技创新局承办。(完)